(相关资料图)
厦村邓氏宗祠,又名元朗邓氏宗祠、友恭堂,是一座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家族祠堂建筑,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厦村,于2008年2月1日联同其邻接的礼宾楼和友恭学校,成为香港法定古迹。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,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,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。
历史厦村邓氏宗祠于清朝乾隆十四年(1749年)立基上梁,并于乾隆十五年(订垫1750年)正式落成。元朗厦村的邓族兴建该祠的原因,是希望能够纪念邓洪贽及邓洪惠两位祖先的功劳。该祠曾分别于道光十七年(1837年)及光绪九年(1883年)进行大规模的修葺。而邻接邓氏宗祠的礼宾楼和友恭学校,相信在民国十三年(1924年)之前已建成。
建筑厦村邓氏宗祠属于三进两院式建筑设计:祖先神位供奉在后进明间的木神龛内,中进则悬有多块功名牌匾,而后院亦建有两个厢房。其前中后进和厢房,均饰有以花卉图案装饰的精美檐板,部份横梁更雕刻了精巧的传统中式吉祥图案。其主要建筑结构,是以青砖叠榆料应墙和石柱支撑著木构瓦片天面,梁架上装有优美精致的斗拱。
礼宾楼则由两座建筑物组成,之间被庭院分隔。其建筑结构以青砖建造,墙身支撑著由檩条及椽子构成的金字瓦面屋顶。其墙楣以花卉及几何图案的灰塑装饰。其屑束霸右堂依然保存著琉璃漏窗,两侧则保存有一副灰塑对联。该楼内仍旧放置著供奉文昌及武曲的神龛。
友恭学校以青砖筑砌,有两组屋脊,缀有吉祥及几何图案的灰塑。校舍最初是一座三开间建嘱芝墓筑晚愚芝,至1952年成为政府资助学校时,曾加以扩汗捉嫌乎建。其辩她承山墙上仍保存著草尾灰塑装饰。
用途厦村邓氏宗祠是元朗厦村邓族主要的祭祀及节日活动的场所。每年的春秋二祭,以及点灯等宗族传统习俗,仍然在该祠内举行。此外,该祠也是举行十年一届的厦村太平清醮的重要场地。
礼宾楼原本是邓族招待客人留宿的地方,约于1950年代用作友恭学校的教师宿舍。而友恭学校则是为了当地儿童提供教育而与建的学校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- 1深圳:积极推进旅游业恢复 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
- 2保定定州提出一系列发展措施 引领体品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
- 3河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
- 4太原阳曲人才公寓项目开启施工招标工作 共有1954套人才公寓满足人才居住需求
- 5山西出口钢构件顺利发货 为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
- 6上半年泰州姜堰实现新签约亿元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5个 计划总投资208.319亿元
- 7清华博士非洲修电站 因为他,“内卷”成为网络热词
- 8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均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
- 9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例 其中本土50例
- 10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 其中宁波6例、绍兴39例